以下是的内容介绍:

科举,农家子的权臣之路

一、穿越躺平:假少爷的短暂安逸

大梁朝景和三年,陈砚在一阵婴儿的啼哭中睁开眼,彻底懵了 —— 前一秒他还在现代公司的工位上熬夜改方案,因过度劳累猝死,下一秒就成了大梁朝一个举人的独子。

“老爷,夫人,是个少爷!” 接生婆抱着他,笑得合不拢嘴,“您看这孩子,眉眼多周正,将来肯定有大出息!”

陈砚的 “爹” 名叫苏文轩,是大梁朝的举人,虽未入仕,却在县城开了家私塾,家境殷实。苏文轩中年得子,对陈砚宠得不行,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,奶娘、仆妇围着他转,生怕他受一点委屈。

“果然穿越还是得看开局!” 陈砚躺在柔软的襁褓里,心里乐开了花。前世他卷生卷死,拼到 30 岁连个安稳的家都没有,如今成了举人少爷,不用再 996,不用再跟人抢资源,躺着就能享受荣华富贵,这日子简直神仙都羡慕。

从牙牙学语到五岁,陈砚彻底贯彻 “躺平” 理念。苏文轩想教他读书识字,他就装睡装傻;仆妇想教他礼仪规矩,他就哭闹耍赖。反正他是苏家独子,苏文轩夫妇疼他,就算他什么都不会,将来靠着苏家的家底,也能一辈子衣食无忧。

科举,农家子的权臣之路

“儿子,你总得学点东西吧?将来就算不当官,也得能管着家里的私塾啊。” 苏文轩看着满地打滚的陈砚,又气又无奈。

陈砚趴在地上,嘴里叼着糖葫芦,含糊不清地说:“爹,有你呢!你这么厉害,我不用学也能过好日子。”

苏文轩无奈叹气,只能任由他去。陈砚则继续过着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的日子,每天不是在院子里追蝴蝶,就是在私塾外偷听学生读书,日子过得惬意又安逸。他以为,自己这辈子就能这样躺平下去,直到老得走不动路。

二、身份错位:农家困境的觉醒

景和八年,陈砚六岁。这天,苏家来了两个穿着破烂的农夫,一进门就跪在苏文轩面前,哭得撕心裂肺:“苏老爷,求求您,把我们的儿子还给我们吧!当年在镇上的医馆,肯定是接生婆抱错了孩子!”

陈砚躲在门后,心里咯噔一下 —— 他有种不好的预感。

原来,这对农夫是县城外陈家村的村民陈老实夫妇。六年前,陈老实的妻子和苏文轩的妻子同时在镇上的医馆生产,当时恰逢战乱,医馆混乱,接生婆一时疏忽,竟把两个孩子抱错了。如今,陈老实夫妇偶然得知苏文轩的儿子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,又想起当年的混乱,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来苏家认亲。

苏文轩起初不信,可当他看到陈老实夫妇带来的、当年包裹孩子的襁褓,与自家保留的襁褓一模一样时,脸色瞬间惨白。他颤抖着让人找来大夫,给两个孩子滴血认亲 —— 当两滴血液在水中相融时,苏文轩瘫坐在椅子上,半天说不出话。

真相大白:陈砚是陈老实夫妇的亲生儿子,而陈老实夫妇养了六年的 “儿子”,才是苏家真正的少爷。

“我的儿啊!” 陈老实夫妇抱着陈砚,哭得肝肠寸断。

苏文轩夫妇也红了眼眶,苏夫人更是抱着陈砚不肯撒手:“砚儿,不管你是谁的儿子,你都是娘的心头肉!娘给你钱,给你地,你别走好不好?”

陈砚看着眼前的场景,心里五味杂陈。他知道,身份错位的戏码终究还是来了。他想拒绝,想继续留在苏家当他的少爷,可看着陈老实夫妇破旧的衣衫、布满老茧的双手,还有他们眼中真切的期盼,他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—— 他是陈砚,可他也曾是那个在底层挣扎的卷王,他无法拒绝亲生父母的请求。

回到陈家村的那天,陈砚彻底见识到了 “农家” 的含义。陈家的房子是低矮的土坯房,四面漏风;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,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和一张缺了腿的桌子;饭桌上只有黑乎乎的窝窝头和没有油星的野菜汤,跟苏家的山珍海味简直天差地别。

更让他崩溃的是,第二天一早,“假少爷” 苏明(陈家养了六年的苏家少爷)就被陈老实叫去下地干活。苏明从小在苏家娇生惯养,哪里干过农活?刚下田没多久,就被蚂蟥叮得满腿是血,哭着跑回家,连着在床上躺了两天才缓过来。

陈砚看着苏明苍白的脸,又看了看自己细皮嫩肉的手,心里彻底慌了 —— 他比苏明更娇贵,连扫地都觉得累,要是下地干活,恐怕活不过三天。

“儿子,你跟明儿不一样,你是读过书的(在苏家耳濡目染认了些字),要不你还是去读书吧?将来考个功名,也能让咱们陈家扬眉吐气。” 陈老实看着陈砚,小心翼翼地提议。

陈砚眼前一亮 —— 对啊!他前世可是卷王,最擅长的就是考试!大梁朝科举取士,只要能考上举人、进士,就能当官,就能摆脱农家的困境,到时候别说躺平,就算想过比在苏家更好的日子,也不是不可能!

“爹,我要读书!我要考科举!” 陈砚握紧拳头,眼神坚定。他知道,这是他唯一的出路。

三、科举苦卷:意外夺魁的风波

决定走科举路后,陈砚彻底激活了前世的 “卷王” 属性。陈家没钱供他去私塾读书,他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跑到县城的私塾外偷听;没有书本,他就用木炭在地上写字,把听到的内容记下来;遇到不懂的问题,他就趁着私塾下课时,拦住先生虚心请教。

苏文轩得知陈砚要读书,心里很是愧疚,时常偷偷给陈砚送书本和笔墨,还偶尔私下辅导他功课。陈砚也争气,只用了两年时间,就把《论语》《孟子》等科举必考的书籍背得滚瓜烂熟,写的文章也得到了私塾先生的认可。

景和十六年,陈砚十五岁,第一次参加童子试。童子试分为县试、府试、院试,只有通过院试,才能成为秀才,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。

县试当天,陈砚穿着陈老实给他缝的粗布长衫,背着一捆干柴(用来当坐垫),走进了考场。考场里的考生大多是富家子弟,穿着绫罗绸缎,看到陈砚的模样,纷纷露出鄙夷的神色。

“哪来的穷小子,也敢来参加县试?”

“我看他就是来凑数的,肯定考不上。”

陈砚没有理会这些嘲讽,他找了个角落坐下,平静地等待考试开始。当考题 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 公布时,其他考生还在苦思冥想,陈砚却早已胸有成竹 —— 前世他读过无数关于 “民本思想” 的论文,写这篇文章对他来说易如反掌。

他拿起笔,行云流水地写下文章,论点清晰,论据充分,还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,连监考的考官都忍不住频频点头。

县试结果公布时,陈砚以第一名的成绩(案首)赫然在列。消息传到陈家村,陈老实夫妇激动得哭了起来,整个陈家村都沸腾了 —— 陈家竟然出了个县试案首!

可陈砚还没来得及庆祝,麻烦就找上门了。原来,这次县试的案首,本是权臣李丞相的小儿子李轩内定的。李轩从小就被李丞相请名师教导,这次参加县试,就是为了拿个案首,为将来的科举之路铺路。可没想到,竟然被陈砚这个 “农家子” 抢走了案首之位。

“一个穷酸的农家子,也敢跟我抢案首?” 李轩得知消息后,气得摔了茶杯,“爹,你一定要为我做主!我要让这个陈砚知道,什么是规矩!”

李丞相皱着眉头,眼神阴鸷:“一个小小的农家子,也敢坏我的事。放心,爹会让他知道,有些东西,不是他能碰的。”

很快,麻烦就降临到了陈砚身上。先是私塾先生突然不敢再教他功课,说是 “收到了上面的命令”;接着,县衙门的差役也开始频繁上门,借口 “查户籍”“查赋税”,对陈家百般刁难;甚至还有人在夜里往陈家扔石头,吓得陈老实夫妇整夜不敢睡觉。

陈砚知道,这是李丞相父子在报复他。他没有害怕,反而更加坚定了考下去的决心 —— 他不能让李丞相父子得逞,不能让自己的努力白费,更不能让陈老实夫妇失望。

“爹,娘,你们放心,我一定会考上秀才,考上举人,让那些人不敢再欺负我们!” 陈砚看着惶恐的父母,语气坚定。

四、权臣交锋:农家子的权臣开端

为了应对李丞相父子的打压,陈砚开始主动寻找机会。他知道,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,是无法对抗李丞相这样的权臣的,他需要找到靠山。

他想起苏文轩曾说过,县城里有一位名叫王大人的御史,为人正直,敢于得罪权贵。陈砚决定去找王大人帮忙。

他带着自己写的文章,在御史府外等了三天三夜,终于等到了王大人。他跪在王大人面前,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,还把自己写的文章递给王大人。

王大人看完陈砚的文章,又听了他的遭遇,心中很是感慨:“你小小年纪,不仅有才华,还有骨气,难得啊!李丞相把持朝政,打压异己,我早就看他不顺眼了。你放心,这件事,我管定了!”

在王大人的帮助下,县衙门的差役不敢再刁难陈家,私塾先生也重新开始教陈砚功课。李丞相得知后,虽然生气,却也不敢公然与王大人作对 —— 王大人是皇帝信任的御史,要是把他惹急了,在皇帝面前参自己一本,后果不堪设想。

解决了麻烦,陈砚更加努力地学习。府试时,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案首;院试时,他更是力压群雄,顺利成为秀才,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。

消息传到京城,李丞相气得咬牙切齿,却也无可奈何;而王大人则对陈砚赞不绝口,将他推荐给了更多正直的官员。陈砚的名字,渐渐在大梁朝的官场小有名气 —— 人们都知道,有一个名叫陈砚的农家子,才华横溢,还敢与权臣作对。

乡试前,王大人特意召见陈砚,对他说:“陈砚,乡试是科举路上的重要一步,李丞相肯定还会给你使绊子。你要小心,更要好好考,用成绩证明自己,也让陛下知道,大梁朝还有像你这样有才华、有骨气的人。”

陈砚点了点头,心中充满了感激:“大人放心,我定不辜负您的期望!”

乡试当天,陈砚果然遇到了麻烦 —— 他的考卷被人动了手脚,关键的段落被墨迹弄脏了。可陈砚早有准备,他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,重新写了一份考卷,按时交了上去。

放榜那天,陈砚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(解元)上榜。当他的名字出现在榜单上时,整个考场都沸腾了 —— 一个农家子,不仅连夺县试、府试、院试、乡试的案首(解元),还敢与权臣作对,这简直是大梁朝科举史上的奇迹!

皇帝得知后,也对陈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特意召见了他。陈砚在皇帝面前,不卑不亢,谈吐不凡,不仅回答了皇帝的问题,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民生、吏治的建议,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。

“陈砚,你很有才华,也很有胆识。朕任命你为翰林院编修,留在京城任职。” 皇帝笑着说,“希望你能继续保持初心,为大梁朝的百姓多做实事。”

陈砚跪在地上,激动得浑身发抖:“臣谢陛下隆恩!臣定当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”

站在翰林院的院子里,看着眼前的红墙绿瓦,陈砚心中感慨万千。他想起自己穿越后的躺平日子,想起回归农家的困境,想起科举路上的艰辛,想起与李丞相父子的交锋 —— 这一路走来,满是坎坷,却也让他从一个只想躺平的假少爷,变成了一个有理想、有担当的官员。

他知道,这只是他权臣之路的开始。李丞相还在朝堂上虎视眈眈,朝中的纷争还在继续,他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。但他不再害怕,因为他有才华,有骨气,还有皇帝的信任和百姓的期盼。

“总有一天,我会让大梁朝变得更好,让像陈家一样的农家,都能过上好日子。” 陈砚握紧拳头,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。他的科举之路已经走完,而他的权臣之路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
以上是关于的内容和剧情介绍,更多详情请下载TXT版本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