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的内容介绍:

我以狐仙镇百鬼笔记

一、出生异兆:风雪乌鸦与命硬疑云

腊月廿三,小年,我出生的那天,整个镇子都被大雪裹成了白茫茫一片。寒风像刀子似的刮过窗棂,发出呜呜的声响,连平日里最热闹的街口,都见不到半个人影。

我家在镇子最东边的老院里,产房里刚传来我落地的动静,房顶就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乌鸦叫 ——“哇!哇!哇!” 叫声尖锐刺耳,一层叠一层,像是有上百只乌鸦聚集在房檐上,听得人头皮发麻。

老妈刚耗尽力气,听到叫声就皱起了眉:“这大雪天的,哪来这么多乌鸦?” 老爸正忙着给接生婆递热水,闻言也愣了愣,探头往窗外看 —— 雪地里连个鸟影都没有,可乌鸦的叫声却越来越近,仿佛就在耳边盘旋,那股子阴冷的气息,顺着门缝往屋里钻。

我们老家有个说法:晚上乌鸦叫,便是鬼叫,是不祥之兆。这大白天虽不是 “晚上”,可这漫天风雪里的乌鸦群,比夜里的鬼叫更让人毛骨悚然。

我以狐仙镇百鬼笔记

没等老爸反应过来,院门外就传来了王婶的声音,她踩着积雪跌跌撞撞跑进来,脸色白得像纸:“鱼水(我妈名字),这孩子不能要啊?”

老爸吓得手一抖,热水差点洒出来:“怎么了王婶?这刚生下来的孩子,怎么就不能要了?”

王婶指着襁褓里的我,声音发颤:“你看这孩子,生下来都没哭一声!咱们老家都说,孩子落地哭,是把前世的苦都哭掉了,不哭的孩子,要么是没了气,要么就是命太硬,会克亲克邻啊!再加上这满房顶的乌鸦叫,这是凶兆!是要招鬼的!”

老爸顺着她的手看向我,我裹在红布襁褓里,睁着眼睛到处看,确实没发出一点哭声。他心里也慌了,老家的忌讳刻在骨子里,王婶的话像块石头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接生婆也在一旁附和:“我接生这么多年,没见过生下来不哭的孩子,这事儿确实邪门,你们可得好好想想。”

老妈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,伸手把我抱在怀里:“胡说什么!这是我的孩子,不管她哭不哭,我都要!” 她紧紧抱着我,掌心的温度裹着我,不知是不是错觉,我突然朝着她笑了笑,那一瞬间,房顶上的乌鸦叫竟停了,风雪也好像小了些。

王婶还想说什么,却被老爸拦住了:“王婶,谢谢您来提醒,但这孩子是我们的命,不管有啥兆头,我们都认了。” 从那天起,“命硬招鬼” 的说法,就像影子似的跟着我,镇子上的人见了我,都躲得远远的,连同龄的孩子,也不敢跟我玩。

二、狐仙觉醒:初显异能与百鬼初探

我叫林晚,小名叫 “招招”—— 老爸说,既然大家都说我招鬼,不如就叫这个名,反而能压一压。可这名字没压住 “招鬼” 的传言,倒让我真的跟 “鬼” 打上了交道。

第一次遇到 “鬼”,是在我五岁那年。那天也是大雪天,我跟着老妈去镇西头的外婆家,路过镇子中间的老槐树时,突然看到树下站着个穿蓝布衫的小女孩,头发湿漉漉的,脸上还挂着水珠,正眼巴巴地看着我。

“妈妈,你看那个小姐姐。” 我指着小女孩,可老妈却一脸疑惑:“哪有什么小姐姐?招招,别乱指。” 我再回头,小女孩还在,她朝着我招了招手,嘴里小声念叨:“冷…… 我好冷……”

那股子阴冷的气息,跟我出生时乌鸦叫带来的感觉一模一样。我没怕,反而走过去,把手里的热红薯递给她:“姐姐,吃这个,暖身子。” 小女孩接过红薯,咬了一口,突然就笑了,然后身体慢慢变得透明,最后消失在雪地里。

老妈吓得拉着我就跑,回到家就把这事告诉了老爸。老爸沉默了很久,从柜子里翻出一个木盒子,里面放着一块泛黄的狐皮玉佩:“晚晚,这是你太奶奶传下来的,她说咱们家有狐仙血脉,能通阴阳,看来是真的。”

从那以后,我能看到 “鬼” 的事,就成了家里的秘密。老爸老妈不再怕我 “招鬼”,反而教我分辨善鬼恶鬼 —— 那些只是受了寒、迷了路的鬼,递点热东西、指个方向就能送走;可有些怨气重的鬼,就没那么好对付了。

十岁那年,镇子北头的废弃学校闹鬼,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进去玩,出来后就高烧不退,说看到 “穿红衣服的阿姨” 追着他们跑。镇里的人都说是我 “招” 来的鬼,让老爸把我送走。老爸没同意,带着我去了废弃学校。

刚进校门,我就感觉到一股浓烈的怨气。走廊尽头,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正背对着我们,头发披散在肩上,身上的衣服还在滴水。“她是十年前在这里跳井的老师,因为被冤枉偷东西,含冤而死,怨气重得很。” 我拉着老爸的手,小声说。

女人转过身,脸白得像纸,眼睛里流着血:“你们来干什么?滚出去!” 老爸把狐皮玉佩塞到我手里,我握着玉佩,突然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,对着女人说:“阿姨,你的冤屈我知道,我帮你告诉大家,你别再吓孩子了,好吗?”

玉佩发出淡淡的光,女人的怨气好像被压住了,她愣了愣,慢慢说起了当年的事 —— 原来当年偷东西的是学校的会计,她被冤枉后,没人相信她,才选择了跳井。我把这事告诉了镇里的老人,他们去查了当年的账,还了女人清白。从那以后,废弃学校就再也没闹过鬼。

三、笔记诞生:记录诡事与镇鬼之法

经历了废弃学校的事,镇里的人对我的态度好了些,不再说我 “招鬼”,反而遇到 “邪门事”,会悄悄来找老爸老妈帮忙。可我知道,这只是开始,我能看到的鬼越来越多,遇到的事也越来越复杂,我必须把这些都记下来,不然迟早会忘。

十二岁生日那天,老爸送给我一个深蓝色封面的笔记本:“晚晚,把你遇到的鬼、怎么解决的,都记在上面,既是记录,也是提醒,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,就能有个参考。”

我给笔记本起了个名字,叫 “镇百鬼笔记”。第一页,我写的就是我出生时的乌鸦事件 —— 后来我才知道,那些乌鸦不是 “招鬼”,而是来 “护” 我的,因为我身上的狐仙血脉觉醒,会吸引周围的阴邪之气,乌鸦是 “阳鸟”,能驱散阴气;第二页写的是五岁遇到的蓝布衫小女孩,她是镇上早年淹死在河里的孩子,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;第三页写的是红衣服老师,还有解决她怨气的方法 ——“解冤者,先明其冤,再还其清,怨气自散”。

往后的日子里,我走到哪,就把笔记带到哪。镇东头的老井里有 “水鬼”,总拉路过的人,我在笔记里记:“水鬼,因溺水而死,执念于‘找替身’,可在井边放艾草、挂红绳,再烧些纸钱,告之‘已有人替你超度,莫再害人’,三日可解”;镇南头的裁缝铺闹 “衣鬼”,穿了铺子里的衣服,就会被缠上,我记:“衣鬼,附于旧衣之上,多为生前爱衣之人,只需将旧衣洗净、暴晒,再念‘衣归其主,魂归其位’,即可送走”。

每次解决完一件 “鬼事”,我都会在笔记里总结 “镇鬼之法”,还会画上图 —— 比如艾草的样子、红绳的系法、纸钱的折法。笔记越来越厚,上面的字迹从稚嫩变得工整,记录的 “鬼事” 也从简单的 “迷路鬼”“寒鬼”,变成了复杂的 “怨鬼”“厉鬼”。

有一次,邻镇的人来找我,说他们那里有个 “吊死鬼”,在村口的歪脖子树上挂了三年,每年都要拉一个人 “陪葬”。我带着笔记去了,翻到 “吊死鬼” 那一页:“吊死鬼,怨气极重,喜缠意志薄弱者,需用黑狗血涂于树干,再用桃木剑挑断其上吊的绳子,念‘阳间路远,阴间路宽,莫再留恋阳间事’,方可化解”。

按照笔记里的方法,我们真的送走了 “吊死鬼”。邻镇的人想给我钱,我没要,只是把这次的经历补充到笔记里,加了一句:“鬼亦有执念,解执念者,非力胜,乃理胜也”。

四、守护乡邻:以笔记为刃护一方安宁

我十八岁那年,镇子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暴雨,连续下了半个月,镇外的河决了堤,淹了不少房子。更可怕的是,洪水带来了很多 “溺鬼”,镇里的人接二连三出事 —— 有人在自家院子里看到 “泡得发白的手”,有人晚上听到 “敲门要水喝的声音”,还有人睡觉时感觉 “有人压在身上”。

镇里的人慌了,都跑到我家来,希望我能想想办法。我翻开 “镇百鬼笔记”,找到 “溺鬼” 的章节,上面记着:“溺鬼多生于大水之后,聚于低洼积水处,惧阳气、惧艾草、惧钟声。可于镇中最高处设钟,每日辰时、申时敲响,再让每户人家门口挂艾草、点艾草灯,阳气盛,则溺鬼散”。

老爸老妈组织镇里的人,在镇子中间的老戏楼顶上挂了一口大钟,我亲自负责敲钟 —— 辰时的钟声敲响时,我看到街面上的积水里,有无数个透明的影子在挣扎,然后慢慢消失;申时再敲钟,镇里的 “怪事” 就少了很多。

可还有几个怨气重的溺鬼,躲在镇西头的积水巷里,不肯走。我带着笔记,拿着桃木剑和艾草灯,走进积水巷。巷子里的水没过膝盖,冰冷刺骨,我看到巷尾站着个男人,浑身湿透,脸上还挂着水草,正恶狠狠地盯着我。

“你为什么不肯走?” 我举起艾草灯,灯光照亮了男人的脸 —— 他是邻镇的渔民,洪水来时,为了救妻子,被洪水冲走,可妻子最后也没活下来,他怨气不散,想拉更多人陪葬。

我翻开笔记,指着上面的字:“你看,我记了很多像你这样的鬼,他们都有执念,可执念再深,也换不回失去的人。你妻子要是知道你这样,也不会开心的。” 我从包里拿出一张纸,画了个 “超度符”,放在水里:“这张符能帮你找到你妻子的魂,你们一起去阴间,好好过日子,不好吗?”

男人看着符纸,眼泪慢慢流下来,身体渐渐变得透明。他对着我鞠了一躬,然后消失在积水里。我在笔记里写下:“溺鬼之怨,多为‘未完成’,帮其完成心愿,怨自消。今日之事,记之,以警后世。”

洪水退去后,镇里的人给我家送来了很多东西,还在老槐树上挂了块匾,写着 “狐仙镇百鬼,护乡邻平安”。我摸着怀里的笔记,封面已经被磨得有些旧了,里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和画,那是我十几年的经历,也是我守护乡邻的 “武器”。

后来,有人问我:“林晚,你不怕鬼吗?” 我笑着摇头:“怕过,但后来发现,很多鬼只是可怜人,他们需要的不是‘镇’,而是‘懂’。我的笔记,不是用来‘杀鬼’的,是用来‘懂鬼’的。”

现在,我还在写 “镇百鬼笔记”,遇到新的 “鬼事”,就补充进去;有人遇到困难,就翻开笔记找方法。我知道,只要这笔记还在,我就能一直守护着这个镇子,守护着身边的人 —— 因为我不仅是林晚,还是那个带着狐仙血脉、以笔记镇百鬼的 “招招”,是这方土地的守护者。

风雪再大,乌鸦再叫,我都不怕。因为我知道,我手里的笔记,心里的善意,能驱散所有的阴邪,带来温暖与安宁。

以上是关于的内容和剧情介绍,更多详情请下载TXT版本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