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贫道要考大学的内容介绍:

贫道要考大学

青云山的晨雾还没散,陈拾安就跪在师父的灵前,手里攥着一本泛黄的《道德经》。师父是昨天咽气的,临走前拉着他的手,断断续续说了句“道观……要文凭……做法事……备案”,就永远闭上了眼睛。陈拾安在山上活了十八年,每天除了抄经、练法事,就是给山脚下的村民看看风水、超度亡魂,哪儿听过这些新鲜词。

直到村主任上山帮忙处理后事,他才闹明白——现在世道变了,宗教活动要登记备案,连继承个破道观都得要大学文凭,说是“提升宗教场所管理水平”。陈拾安看着自己满屋子的经文抄本,再想想自己连九九乘法表都记不太全,顿时傻了眼:“我这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,咋考大学啊?”

村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还能咋整?下山呗!城里有补习班,还有图书馆,你小子机灵,肯定能行。”陈拾安琢磨了两天,把师父留下的几件旧道袍、半箱经文和仅有的五十块钱塞进布包,锁上道观的木门,背着行李就下了山。站在山脚下的公交站牌前,看着呼啸而过的汽车,他心里既紧张又好奇——这人间,到底是啥样的?

第一次坐公交,陈拾安差点把投币箱当成功德箱,对着机器念叨了句“无量天尊”;第一次进便利店,他盯着货架上的“可乐”研究半天,以为是啥新型符水;还是便利店的收银员小姑娘好心,给他指了路,告诉他前面的小区里有补习班招生。

补习班的老师叫李梅,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,看到陈拾安这身道袍打扮,差点以为是来做法事的。“同学,你这……是cosplay吗?”陈拾安一本正经地摇头:“贫道陈拾安,为考大学而来。”李梅愣了愣,噗嗤一声笑了出来,倒也没为难他,给了他一套初中课本:“先从基础补起吧,每天下午来上课。”

一、人间游历,趣事百出

陈拾安在补习班附近租了个小单间,每月两百块,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,啥也没有。他倒也不挑剔,每天早上五点起床,在阳台上打一套师父教的太极,然后就捧着课本啃。看不懂的地方就标记下来,下午去补习班问李梅老师。

贫道要考大学

课余时间,他就揣着口袋里的零钱,在城里“游历”。他发现人间的新鲜事可真多:会发光的“大电视”(LED屏幕)、能说话的“方块”(手机)、不用生火就能热饭的“铁盒子”(微波炉)。有一次,他看到广场上有人跳广场舞,觉得那旋律挺热闹,就跟着后面比划,结果被一群大妈拉着教“养生太极”,还赚了十块钱的“学费”。

陈拾安的道袍在城里很扎眼,总有人好奇地打量他。有个小朋友拽着妈妈的衣角问:“妈妈,那个哥哥是神仙吗?”陈拾安笑着蹲下来,摸了摸小朋友的头:“不是神仙,是贫道,在考大学呢。”小朋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塞给他一颗糖:“那哥哥要加油,考上大学就能当神仙啦!”

他还帮过邻居奶奶一个小忙。奶奶家的孙子最近总睡不好,半夜哭闹。陈拾安去看了看,发现是孩子房间的窗户正对着街角的路灯,光线太亮影响睡眠。他给奶奶出了个主意,用厚窗帘挡住灯光,再在孩子枕头底下放了一小把晒干的薰衣草。没过两天,奶奶就乐呵呵地来感谢他:“拾安啊,你这法子真灵!孩子睡得香极了!”

渐渐地,陈拾安和周围的邻居都熟了。大家知道他是个下山考大学的小道士,人老实又热心,有啥小事都愿意找他。有人家办喜事,会请他帮忙写副对联;有人家搬新家,会问问他摆啥家具吉利。陈拾安也不推辞,能帮就帮,偶尔还能收到些水果、点心当谢礼,日子过得悠闲又充实。

二、读书备考,青春滋味

读书备考的日子虽然枯燥,但陈拾安却觉得很新鲜。他最喜欢的是语文,尤其是古诗词,那些字句间的意境,和《道德经》里的玄妙颇有几分相似。他背李白的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就想起青云山的瀑布;读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”,就怀念山上种的那几株菊花。

数学就难多了,什么函数、几何,看得他头都大了。有一次,他对着一道几何题琢磨了半天,还是没头绪,急得抓耳挠腮。李梅老师看到了,走过来耐心地给他讲解:“你看,这就像你们画符一样,得先找对‘阵眼’,也就是解题的关键条件……”陈拾安一听“画符”,瞬间就明白了,很快就解出了题目。

补习班的同学也都很喜欢陈拾安。他性格温和,说话又有趣,还会些“小法术”。有次班里的同学打篮球崴了脚,陈拾安用师父教的推拿手法帮他揉了揉,没过多久就不疼了。大家都围着他问东问西,陈拾安也不藏私,给他们讲些青云山的趣事,教他们简单的养生小技巧。

夏天的时候,补习班组织去公园野餐。陈拾安带了自己做的绿豆糕,是用山上的泉水和自家种的绿豆做的,清甜爽口,深受大家喜欢。大家坐在树荫下,分享着食物,聊着未来的梦想。有人说想考医学院,有人说想当老师,轮到陈拾安时,他想了想说:“我想考宗教学专业,以后回去把道观打理好,既能做法事帮人,又能教大家养生。”

日子一天天过去,陈拾安的成绩进步很快。从一开始的班级倒数,到后来能冲进前十,李梅老师都为他高兴:“拾安,照你这进度,考上大学肯定没问题!”陈拾安自己也很有信心,每天晚上睡觉前,他都会对着窗外的月亮念叨一句:“师父,您放心,弟子一定能考上大学,把道观守好。”

三、考试风波,温暖相助

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,陈拾安却遇到了一个难题——他没有身份证,报不了名。他急得团团转,这才想起自己在山上十八年,从来没办过身份证。李梅老师知道后,赶紧带着他去派出所咨询。

派出所的民警听了他的情况,也很为难:“没有户籍证明,办不了身份证啊。”陈拾安急得快哭了:“那我咋考大学啊?道观还等着我继承呢。”就在这时,村主任突然打来了电话,说他托人找到了陈拾安小时候的出生证明,还有道观的土地使用证,已经帮他在村里补录了户籍。

拿到身份证的那一刻,陈拾安激动得手都在抖。他对着电话那头的村主任连连道谢:“谢谢主任,谢谢大家!”李梅老师也笑着说:“好了,现在可以安心考试了,加油!”

高考那天,陈拾安穿着一身干净的道袍,走进了考场。周围的考生看到他的打扮,都有些惊讶,但也没人多说什么。陈拾安深吸一口气,拿起笔,开始认真答题。他发现很多题目自己都复习过,心里踏实了不少。

考试结束后,陈拾安走出考场,看到李梅老师和几个同学都在外面等着他。“考得怎么样?”大家围上来问。陈拾安笑着说:“应该还行,好多题目都会做。”

四、金榜题名,道观新生

等待成绩的日子里,陈拾安回了一趟青云山。他把道观打扫得干干净净,给师父的灵位上了香,还在院子里种了些新的花草。山脚下的村民们听说他回来了,都来看他,问他考试的情况。陈拾安一一笑着回答,还给大家分了从城里带回来的糖果。

成绩出来那天,陈拾安正在给村民家的孩子讲题,李梅老师打来了电话,声音里满是激动:“拾安!你考上了!考上宗教学专业了!”陈拾安手里的书“啪嗒”一声掉在地上,他愣了愣,然后突然跳了起来,对着山上大喊:“师父!弟子考上大学了!”

村民们也都为他高兴,围着他又唱又跳。晚上,大家在村里摆了几桌酒席,庆祝陈拾安金榜题名。陈拾安端着酒杯,敬了村主任一杯,又敬了李梅老师一杯:“谢谢大家的帮忙,没有你们,我也考不上大学。”

开学那天,陈拾安背着行李,再次下了山。这次,他不再是那个对人间一无所知的小道士了,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和期待。大学里的生活很精彩,陈拾安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专业知识,还加入了学校的传统文化社团,给同学们讲道教文化、养生之道。

周末的时候,他会回青云山看看。他用自己攒的零花钱,给道观添置了新的桌椅,还在山下办了个“养生小课堂”,教村民们打太极、做药膳。他还按照规定,给道观办了备案手续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陈道长”。

有一次,李梅老师和同学们来看他,看到道观里热闹的景象,都很开心。李梅老师说:“拾安,你真厉害,把道观打理得这么好。”陈拾安笑着说:“这都是大家的功劳,以后我还要把这里变得更好,让更多人了解道教文化,喜欢上这片山水。”

夕阳下,陈拾安站在道观的门口,看着远处的青山和山下的村庄,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。他知道,自己的青春故事还在继续,而青云山的道观,也将在他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。这人间的游历,这读书的时光,这悠闲又充实的青春,都将成为他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。

以上是关于贫道要考大学的内容和剧情介绍,更多详情请下载贫道要考大学TXT版本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