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鉴宝:我真没想当专家
第一章:考古泰斗与学渣重生
林思成是被同桌用胳膊肘撞醒的。讲台上,地中海发型的数学老师正唾沫横飞地讲着函数题,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像天书一样扭曲。他茫然地眨了眨眼,映入眼帘的是泛黄的课本、墙上“距离高考还有200天”的标语,以及同桌那张带着青春痘的熟悉脸庞——这是他高中时的死党王胖子。
“卧槽,思成你可算醒了,刚才你趴在桌上抽抽,我还以为你中邪了呢!”王胖子压低声音说道。林思成这才猛地回过神,脑海中涌入两股截然不同的记忆:一者,他是国内最年轻的考古学泰斗,38岁便已是文物鉴定、保护及修复领域的学科带头人,手握多项国家级科研奖项,是多家国字头考古机构的座上宾;而另一者,他是江城三中的高三学渣林思成,数学常年不及格,历史全靠蒙,人生最大的梦想是毕业能混个大专。
“我…重生了?”林思成掐了自己大腿一把,剧烈的疼痛让他倒吸一口凉气。不是幻觉,他真的回到了2010年——这个充满机遇与遗憾的年份。重生前,他耗费十年心血研究铁器文物保护技术,才勉强填补国内空白;江口沉银遗址发掘时,大量珍贵文物因初期保护不当受损;郑和巴拉岛驻地被发现时,国际上质疑声不断,取证过程困难重重。而现在,他有机会改变这一切。
下课铃响起,林思成冲出教室,跑到学校小卖部买了一份报纸。当看到“江口沉银遗址勘探暂无进展”“铁器文物保护技术亟待突破”的标题时,他攥紧了拳头,眼中闪过一丝精光。“钱可以慢慢赚,但出名要趁早,截胡更是要趁早。”林思成嘴角勾起一抹笑容,“至于专家…谁爱当谁当,我只想好好享受生活,顺便拯救那些快被糟蹋的宝贝。”
第二章:江口沉银的先机
周末,林思成借口去乡下外婆家,独自一人坐上了前往彭山的大巴。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岷江彭山段,传说张献忠当年在此沉下了数以万计的金宝、金册和明代文物。重生前,这个遗址要到2017年才正式开始大规模发掘,而现在,它还静静地躺在江底淤泥中。
林思成站在江边,看着浑浊的江水,凭借着前世的记忆,很快锁定了大致区域。他没有贸然行动,而是先找到了当地的文物管理所。接待他的是一位姓陈的老研究员,头发花白,戴着厚厚的老花镜。当林思成说出“江口沉银”的具体位置和部分文物特征时,陈研究员先是不屑,随即变成了震惊。
“你一个高中生,怎么会知道这些?”陈研究员警惕地问道。林思成早有准备,他拿出一张自己画的遗址分布图,上面详细标注了沉银区域的范围和可能的文物埋藏深度:“我从小就喜欢历史,看了很多关于张献忠的资料,结合地方志和江水走势推测出来的。陈老师,这些文物要是再埋在江里,恐怕会被江水冲刷损坏,咱们得尽快申请发掘啊!”
陈研究员拿着分布图,手都在发抖。他研究江口沉银多年,却从未有过如此精准的推测。他立刻带着林思成去见了所长,所长看完分布图后,当即决定向上级部门申请紧急勘探。半个月后,勘探队传来好消息——在林思成标注的区域,发现了大量金银器和明代钱币。消息一出,全国震惊,林思成这个“高中生考古天才”的名声也不胫而走。
面对媒体的采访,林思成却十分低调:“我就是运气好,瞎猜的。”可谁都知道,这绝非“瞎猜”。文物局的领导亲自找到他,想邀请他加入考古队,但林思成婉言拒绝了:“我还要高考呢,等考上大学再说吧。”他心里清楚,现在还不是抛头露面的时候。
第三章:铁器修复的突破
高考结束后,林思成凭借着“考古天才”的名声,被国内顶尖的考古系破格录取。进入大学后,他没有像其他新生一样沉迷玩乐,而是一头扎进了实验室。此时,国家正将“铁器文物保护及修复技术”列入“十一五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”,但研究进展缓慢。
林思成记得,前世他和团队花了十年时间,才研发出一套有效的铁器修复技术。现在,他有了前世的经验,自然事半功倍。他利用课余时间,撰写了一份详细的《铁器文物脱盐除锈工艺方案》,里面包含了多种新型化学试剂的配比和先进的电化学修复方法。
当他把方案交给导师时,导师惊得说不出话来。这份方案不仅解决了当前研究中的诸多难题,而且可行性极高。导师立刻将方案上报给项目组,项目组组织专家进行论证,结果一致认为:这是一项革命性的突破!
林思成被邀请加入项目组,成为最年轻的核心成员。在他的指导下,团队很快研发出了一套完整的铁器修复技术。利用这项技术,之前因锈蚀严重而濒临损毁的多件汉代铁器文物得以成功修复,其中包括一把保存完好的汉代环首刀。这项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,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。
一时间,林思成成为了考古界的风云人物,各种荣誉和奖项接踵而至。有人称他为“铁器修复第一人”,还有人说他是“考古界的天才”。面对这些赞誉,林思成依旧很淡定:“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。”他知道,这些成就,都是前世无数次失败换来的。
第四章:郑和驻地与“自古以来”
大学期间,林思成还利用假期,完成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——发现郑和下西洋时在巴拉岛的驻地遗址。重生前,这个遗址是在2015年被国外考古队发现的,当时国际上有不少声音质疑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。而现在,林思成要将这个“自古以来”的证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他根据前世的记忆,找到了巴拉岛的具体位置。在岛上,他带领当地的考古团队,很快发现了一处明代遗址。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明代的瓷器、钱币和航海工具,其中一件刻有“郑和船队驻泊地”字样的石碑,更是直接证明了这里曾是郑和船队的驻地。
消息传出后,国际考古界一片哗然。中国外交部在记者会上展示了遗址出土的文物,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。林思成再次成为了焦点人物,这一次,他被授予了“国家杰出青年”的称号。
毕业后,无数考古机构和科研单位向林思成伸出了橄榄枝,邀请他担任专家顾问。但林思成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——他成立了一家私人文物修复工作室,同时开了一家小小的古玩店。有人不解,问他为什么放着好好的专家不当,非要做这些“小生意”。
林思成笑着说:“专家太累了,要应付各种会议和报告。我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,修复文物,收藏宝贝,顺便赚点小钱,享受生活。”他的工作室虽然不大,却修复了无数珍贵文物;他的古玩店虽然不起眼,却藏着不少宝贝。
这天,林思成正在工作室里修复一件宋代瓷器,王胖子突然跑了进来:“思成,你火了!网上都在说你是‘最佛系的考古天才’!”林思成抬起头,擦了擦手上的颜料,笑着说:“随他们说吧。我从来没想过当什么专家,我只是想让这些沉默的文物,重新绽放光彩而已。”
阳光透过窗户,洒在林思成专注的脸上。他知道,重生给了他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,他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,更要守护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明的文物。至于专家的头衔,不过是过眼云烟,真正重要的,是对文物的热爱与敬畏,以及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新生。
以上是关于重生鉴宝:我真没想当专家的内容和剧情介绍,更多详情请下载重生鉴宝:我真没想当专家TXT版本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