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否:我是徐家子
一、穿越知否:勇毅候府的幼子觉醒
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刚下肚,徐昭就觉得一阵天旋地转,再睁眼时,熟悉的出租屋变成了古色古香的雕花床,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檀香,耳边传来轻柔的女声:“六郎,该起身温书了,莫要误了先生的课。”
徐昭愣住了 —— 他穿越了,穿进了自己刚追完的《知否》世界,成了勇毅候府的幼子徐昭。这勇毅候府曾是勋贵世家,可如今早已败落,父亲早逝,母亲体弱,上面虽有两位兄长、两位姐姐,却也是各自艰难:大哥徐维投身军旅,常年在外,生死未卜;二哥徐恒醉心文墨,不善营生;大姐徐兰嫁入中等世家,却因夫家势力单薄,时常受气;二姐徐薇尚未出阁,因候府败落,婚事迟迟没有着落。
“六郎,发什么呆呢?” 母亲王氏端着一碗燕窝粥走进来,看着徐昭苍白的脸色,满眼心疼,“是不是昨夜温书太晚,累着了?要是实在难受,今日便向先生告假吧。”
看着母亲憔悴却依旧温柔的面容,徐昭心中一酸。他想起《知否》原著里,勇毅候府的结局并不好:大哥战死沙场,二哥科举失利后郁郁而终,大姐被夫家磋磨至死,二姐为了家族利益,被迫嫁给一个纨绔子弟,最终下场凄惨,母亲也因接连丧子丧女,一病不起。
“娘,我没事。” 徐昭坐起身,接过燕窝粥,心中暗暗发誓,“既然我成了徐家子,就绝不会让原著的悲剧重演!这一世,我一定要护着爹娘,护着兄长姐姐,让咱们勇毅候府的亲人,都能有个好好的日子!”
从此,那个原本调皮捣蛋、不爱读书的徐家六郎,像是换了个人。他不再四处惹祸,而是乖乖跟着先生温书,不仅自己认真学习,还时常督促二哥徐恒 —— 他知道,在这重视科举的时代,二哥若能金榜题名,不仅能为自己谋个前程,也能为候府增添几分底气。
闲暇时,徐昭还会跟着府里的老管家学习打理家事,了解府中的收支情况。他发现,候府虽败落,却还留有一些田产与铺面,只是因管理不善,大多亏损。徐昭凭借自己现代的商业知识,开始着手整顿 —— 他重新制定田产的租种制度,鼓励佃户精耕细作,承诺丰收后可减免部分租金;他亲自去铺面考察,更换无能的掌柜,推出新的经营策略,让原本亏损的绸缎铺、粮铺渐渐有了起色。
王氏看着儿子的变化,又惊又喜,只当是儿子长大了,却不知徐昭心中,早已埋下了守护家族的种子。
二、家族困境:风雨飘摇中的守护
徐昭的努力,让候府的境况稍有好转,可麻烦还是接踵而至。先是大哥徐维从边关传来消息,说他在军中遭人陷害,被污蔑克扣军饷,即将被押解回京受审;接着,大姐徐兰的夫家找上门来,说徐兰多年未生养,要求徐家同意他们纳妾,否则就要休妻;二姐徐薇的婚事也遇到了阻碍,原本有意向的世家,因听闻候府财政紧张,又反悔了。
一连串的打击,让王氏瞬间病倒,二哥徐恒也急得团团转,整日唉声叹气。徐昭知道,这是候府面临的第一个大危机,也是他必须跨过的第一道坎。
“二哥,别慌。” 徐昭找到徐恒,语气坚定,“大哥的事,咱们不能坐以待毙,得想办法证明他的清白;大姐的事,咱们要为她撑腰,不能让她在夫家受委屈;二姐的婚事,咱们也得重新谋划,不能只看家世,更要看人品。”
徐恒看着年幼却异常镇定的弟弟,心中燃起一丝希望:“六郎,你有什么主意?”
徐昭早已想好对策:“大哥在军中遭人陷害,定是有人嫉妒他的军功,咱们可以写信给大哥在军中的好友,让他们帮忙收集证据,证明大哥的清白;同时,咱们可以拿着这些年府里铺面盈利的账本,去拜访朝中与父亲交好的老臣,请他们在皇上面前为大哥说情。”
“至于大姐的事,” 徐昭继续说道,“大姐夫家之所以敢如此嚣张,就是觉得咱们候府败落,没有靠山。咱们明日就去大姐夫家,明确告诉他们,若是敢休妻,咱们就将他们夫家多年来挪用徐家财物的事公之于众,让他们在京城颜面扫地!”
“二姐的婚事,咱们可以降低对家世的要求,选择那些家世普通但人品端正、有潜力的子弟,比如那些正在备考的举子,他们现在虽不起眼,但将来若能金榜题名,前途不可限量,而且他们也更懂得珍惜二姐。”
徐恒听后,连连点头,立刻按照徐昭的计划行动。徐昭则留在府中,照顾母亲,同时继续打理府中的产业,确保有足够的银两支撑各项开支。
几天后,好消息传来:大哥徐维在军中好友的帮助下,找到了被陷害的证据,洗清了冤屈,还因祸得福,被提拔为副将;大姐夫家在徐家的强硬态度下,不敢再提休妻或纳妾的事,反而主动上门道歉;二姐徐薇也通过一场诗会,结识了一位才华横溢的举子,两人情投意合,对方并不在意候府的败落,只看重徐薇的人品与才情。
王氏得知这些消息后,病情瞬间好转,看着徐昭的眼神,满是欣慰与骄傲:“六郎,多亏了你,咱们徐家才能渡过这次难关。”
徐昭笑着摇摇头:“娘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只要咱们一家人团结一心,就没有过不去的坎。”
三、智破危机:为亲人谋安稳
解决了眼前的危机,徐昭并没有放松警惕。他知道,在这 “吃人” 的京城,候府只要一日没有真正站稳脚跟,就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危险。他开始更加积极地为家族谋划 ——
对于大哥徐维,徐昭建议他在军中继续深耕,不仅要提升自己的军事才能,还要结交更多有实力的将领,同时要注意收敛锋芒,避免再次遭人陷害。他还利用府中铺面的盈利,为大哥购置了一批精良的兵器,送到边关,让大哥在军中更有底气。
对于二哥徐恒,徐昭知道他醉心文墨,便为他请来京城有名的大儒指点功课,还为他收集了历年科举的真题与优秀范文,帮助他备考。徐昭还时常与徐恒讨论时政,用自己现代的知识,为徐恒提供新的思路,让他的文章更有深度。
对于二姐徐薇的婚事,徐昭亲自把关,详细了解那位举子的家世、人品与才学,确认对方确实是可靠之人后,才同意这门婚事。在婚礼筹备期间,徐昭还特意为二姐准备了丰厚的嫁妆,不仅有金银珠宝,还有几家盈利不错的铺面,让二姐嫁过去后,能有足够的底气,不受夫家轻视。
徐昭的努力,渐渐有了成效。大哥徐维在军中屡立战功,地位越来越稳固;二哥徐恒在科举中脱颖而出,考中进士,被任命为地方知县,政绩斐然;二姐徐薇嫁入夫家后,夫妻和睦,夫家对她也十分尊重;大姐徐兰的夫家,因徐家势力逐渐恢复,再也不敢轻视徐兰,徐兰在夫家的地位也越来越高。
候府的境况越来越好,不仅恢复了往日的荣光,还吸引了不少京城世家的关注,有人甚至主动上门,想要与徐家联姻。徐昭却始终保持清醒,他知道,在这复杂的京城,低调行事才是长久之道。他劝母亲与兄长姐姐,不要急于攀附权贵,而是要脚踏实地,稳步发展。
一次,京城的齐国公府举办宴席,邀请了徐家。宴会上,不少世家子弟因嫉妒徐家的复兴,故意刁难二哥徐恒,让他当众作诗,想要让他出丑。徐昭见状,主动站出来,笑着说:“各位公子,我二哥不善饮酒,作诗之事,不如让我来试试?”
众人见徐昭年幼,都以为他只是哗众取宠,纷纷起哄。徐昭却不慌不忙,拿起笔,在宣纸上写下一首意境深远的诗,不仅赢得了众人的称赞,还得到了齐国公的赏识。齐国公对徐昭的才华与沉稳十分欣赏,此后时常邀请徐家参加府中活动,两家渐渐有了往来。
徐昭知道,与齐国公府交好,能为徐家增添一道保障,但他也始终保持距离,不参与任何党派纷争,只专注于家族的发展与亲人的幸福。
四、岁月静好:守护下的幸福日常
几年后,徐家彻底摆脱了败落的困境,成为京城中有名的世家。大哥徐维因军功卓著,被封为镇国将军,常年驻守边关,守护着大周朝的安宁;二哥徐恒从地方知县一路晋升,成为朝中有名的清官,深受百姓爱戴;二姐徐薇与丈夫琴瑟和鸣,丈夫也考中进士,成为一名文官;大姐徐兰也终于诞下一子,在夫家的地位更加稳固;母亲王氏身体健康,每日在家中赏花、念佛,安享晚年。
徐昭也长成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,他没有像兄长那样追求功名,而是选择留在府中,继续打理家族的产业,同时教导府中的子弟读书识字。他时常会想起穿越前的日子,想起那碗让他穿越的牛肉面,心中满是感慨 —— 若是没有那场穿越,他或许永远不会知道,守护亲人、看着他们幸福生活,是如此珍贵的事情。
闲暇时,徐昭会陪着母亲在府中散步,听她讲述父亲在世时的往事;会与二哥一起讨论时政,为他出谋划策;会去大姐夫家看望大姐与她的孩子,陪孩子玩耍;会去二姐家,与二姐夫妇一起品茶、聊天。
有时,京城的好友会问徐昭:“你有如此才华,为何不考取功名,为国效力?”
徐昭总是笑着回答:“每个人的追求不同,对我而言,能守护好自己的亲人,让他们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,就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
这一天,徐昭正在府中花园里看书,母亲王氏走过来,坐在他身边,温柔地说:“六郎,你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,娘都看在眼里。如今你也长大了,娘该为你的婚事操心了。”
徐昭愣了一下,随即笑着摇头:“娘,我还小,婚事不急。再说,我现在这样就很好,能陪着您,陪着兄长姐姐,看着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、开开心心的,我就很满足了。”
王氏看着儿子,眼中满是慈爱:“傻孩子,娘知道你的心意,可你也该有自己的幸福。不过,娘不逼你,等你遇到喜欢的姑娘,娘再为你筹备婚事。”
徐昭点点头,继续看书。阳光洒在他身上,温暖而柔和,花园里的花儿开得正艳,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气息。他知道,这一世,他不仅改变了勇毅候府的命运,更守护了自己最珍视的亲人,让他们都过上了好好的日子。
在这个 “吃人” 的知否世界里,徐昭没有卷入复杂的宅斗与权谋,而是用自己的方式,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安稳的天空。他的故事,或许没有原著中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,却充满了温暖与幸福,成为了京城中一段人人羡慕的佳话。而徐昭也明白,真正的幸福,不是拥有多少财富与权力,而是身边有亲人相伴,岁月静好,安稳度日。
以上是关于知否:我是徐家子的内容和剧情介绍,更多详情请下载知否:我是徐家子TXT版本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