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青苍苦攀:凡尘里的逆旅道途
残阳如血,洒在青苍山的碎石路上。王玉楼背着半篓刚采来的 “凝气草”,脚步虚浮地往山脚下的破道观走。他的粗布道袍上沾着泥土,袖口还破了个洞,露出的手腕上有一道新鲜的划伤 —— 那是刚才为了避开护草的青纹蛇留下的。
这是他在青苍山修行的第五年。作为修仙界最底层的 “散修”,他没有宗门庇佑,没有灵脉充沛的洞府,甚至连一枚像样的 “聚气丹” 都舍不得买。青苍山灵脉稀薄,能采到的凝气草也多是低阶货色,但王玉楼从不抱怨 —— 他知道,道途本就无捷径,“道途百折了凡尘”,说的就是他们这种在底层挣扎的求道者。
回到破道观,他没有急着炼化凝气草,而是坐在门槛上,望着远处的流云。他的修行从不靠灵丹妙药,反而喜欢观察天地:看流云聚散悟 “无常道则”,观草木枯荣品 “生灭之理”,就连山间的风声,在他耳中都成了 “自然道韵”。这日,他看着一只断翅的山雀挣扎着飞起,突然顿悟 —— 道途如雀,纵有折翼之痛,只要心志不垮,终能再上青云。
当晚,他将凝气草碾碎,混入山泉水煮沸,借着微弱的灵气,运转自己悟的 “守正诀”。这功法没有玄妙口诀,只有一句核心:“以己之正,御世间之邪”。不同于其他修士靠灵力硬拼,王玉楼的修行,是将自身对道的理解融入每一次吐纳,灵力虽弱,却格外精纯。
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。某天,青苍山来了伙 “黑风盗”,抢了山下的村落,还放话要占了青苍山的灵脉。其他散修要么逃了,要么假意顺从,唯有王玉楼站了出来。黑风盗首领是个练气后期的修士,见王玉楼只有练气中期,嗤笑道:“就凭你这穷酸样,也敢拦我?”
王玉楼没说话,只是抬手,指尖凝出一缕淡金色的灵力 —— 那是他三年来悟的 “守正道则” 所化。黑风盗首领挥刀斩来,刀风裹挟着戾气,却在碰到那缕金光时瞬间消散。王玉楼顺势上前,一掌拍在首领胸口,首领体内的戾气被金光冲散,当场呕血倒地。
这一战后,有人说他 “运气好,捡了个软柿子捏”,也有人说他 “手段太愣,不怕得罪人”。王玉楼听了,只是把凝气草晒得更勤了 —— 他知道,外界的碎语,远不如自己道途上的一步扎实。
二、炼道斩邪:非套路的斗法真章
王玉楼真正在修仙界有了名声,是在斩杀 “黑风老妖” 之后。
那时候,黑风老妖在苍梧山脉作恶,吞噬了三个村落的百姓,还炼化了两名筑基修士,修为已达筑基后期。各宗门虽派了人围剿,却都败在老妖的 “吞噬道则” 下 —— 那道则能吞灵力、蚀道心,寻常修士根本无法抵挡。
王玉楼是偶然路过苍梧山的。他看到逃难的村民,听说了老妖的恶行,便决定出手。有人劝他:“那老妖连金丹修士都能拖垮,你一个筑基初期,去了也是送死!” 还有人说:“你怕不是想抢功劳?别到时候成了老妖的点心!”
王玉楼没理会。他先在苍梧山待了三天,观察老妖的行踪,发现这妖邪的 “吞噬道则” 虽强,却有个破绽 —— 它只能吞噬 “不纯之道”。比如那些靠丹药堆起来的修士,灵力虽强却驳杂,最易被吞噬;而他的 “守正道则” 精纯无比,恰好是其克星。
决战那天,黑风老妖在黑风洞前张开巨口,试图吞噬王玉楼的灵力。可当它接触到王玉楼指尖的金光时,却发出一声惨叫 —— 那 “守正道则” 不仅没被吞噬,反而像烙铁一样,烫得它道则紊乱。
“你这是什么妖法?” 老妖嘶吼着,挥动利爪拍来。王玉楼不慌不忙,脚步踏出道步,每一步都踩在 “生灭道韵” 上,避开利爪的同时,指尖金光化作长剑,直刺老妖的道核。这不是传统的灵力剑,而是他以 “守正” 为骨、以 “斩邪” 为锋的 “道剑”—— 在他的斗法体系里,道的理解远比灵力多少重要。
老妖想再次吞噬,可道剑刚触碰到它的道核,“吞噬道则” 就开始崩塌。半个时辰后,老妖倒在地上,化作一缕黑烟消散。王玉楼也耗得灵力枯竭,却在此时悟通了 “斩邪之道”—— 炼道不仅要守正,更要敢斩邪,哪怕自身受损,也要护世间清明。
这一战后,评价彻底两极:被他救过的村民说他是 “救世圣主”,捧着自家的杂粮要谢他;而那些靠丹药修行的修士,却骂他 “虚伪的魔头”—— 因为他的 “守正道则”,戳破了他们 “靠资源堆修为” 的遮羞布。王玉楼对此只淡淡一句:“我炼我的道,与尔等何干?”
三、毁誉由人:志如铁石的求道心
王玉楼的 “争议”,在云溪镇事件后达到了顶峰。
云溪镇被一伙 “血魂宗” 修士控制,他们抓村民炼 “血魂丹”,手段残忍。各宗门因血魂宗有金丹修士坐镇,都不愿出头。王玉楼来了,二话不说就闯了血魂宗的据点。
血魂宗宗主是个金丹初期修士,见王玉楼只是筑基后期,冷笑道:“玉阙仙尊?不过是个愣头青罢了!” 说着就祭出 “血魂幡”,无数冤魂从幡中飞出,朝着王玉楼扑来。
王玉楼没有硬拼,而是取出一块自己炼制的 “守正玉”—— 这玉是他用青苍山的顽石,融入三年道则温养而成,虽不值钱,却能引动天地间的 “正气”。他将玉抛向空中,口中念道:“以天地为鉴,以我道为引,驱邪归正!”
刹那间,霞光从云层中落下,照在血魂幡上。那些冤魂在霞光中渐渐平静,血魂幡也开始龟裂。宗主大惊,想引爆血魂幡同归于尽,王玉楼却早已欺身而上,道剑直刺其丹田 —— 他没杀宗主,只是废了其修为,让他被村民处置。
可这事传到修仙界,却变了味。有人说他 “连修士都敢废,与魔头无异”;有人说他 “不过是借了天地正气的运气,算不得真本事”;只有云溪镇的村民,在镇口立了块 “玉阙仙尊生祠”,逢年过节就去祭拜。
王玉楼路过生祠时,只是默默行了一礼,便转身离去。他知道,“灵丹妙药非我意,炼道称尊斩妖邪”,他求的从不是别人的赞誉,而是自己道途上的 “问心无愧”。有次,他在酒馆遇到个修士,对方指着他骂 “魔头”,王玉楼没辩解,只是给对方倒了杯酒:“你若见了血魂宗炼药的场景,就知我为何废他。” 说完便起身离开,留下那修士愣在原地。
他的道途从不是一帆风顺。有次冲击金丹时,道心受心魔干扰,差点走火入魔。那一刻,他想起了青苍山断翅的山雀,想起了云溪镇村民的眼神,咬着牙运转 “守正诀”,硬生生将心魔压了下去。事后,他在日记本上写:“苦海翻腾,本就逆水行舟。若因质疑停下,何以上玉阙?”
四、玉阙登顶:大气魄证万世果
冲击 “玉阙境” 的那天,整个修仙界都震动了。
玉阙境是修仙界的至高境界,传说唯有悟透 “天地大道” 者才能触及,数千年来,只有三人成功过,还都是宗门倾尽全力培养的天才。而王玉楼,一个无宗门、无资源的散修,竟要冲击这至高之境。
质疑声铺天盖地:“他肯定是走了歪路,想强行突破!”“不过是一时得势,真以为能逆天?” 就连曾经称赞他的人,也劝他 “再等等,别拿性命开玩笑”。
王玉楼没听。他站在苍梧山之巅,身前是云海,身后是自己走了二十年的道途。他没有准备灵丹妙药,也没有请人护法,只是闭上眼,运转 “守正诀”,将自己二十年对道的理解,尽数融入天地。
刹那间,霞光从天际涌来,映得整个乾坤都亮了 ——“霞光万丈映乾坤”,古人诚不欺我。仙乐从云层中传来,绕着他的周身打转,仿佛在为他伴奏;神风拂过,他身上的粗布道袍渐渐化作洁白的法衣,衣角还绣着淡淡的 “守正” 二字 ——“仙乐渺渺绕殿梁,神风习习拂法衣”,此刻竟成了实景。
天道考验随之而来:无数虚影从霞光中走出,有他曾斩过的妖邪,有质疑他的修士,甚至有他自己的心魔,都在试图阻拦他。王玉楼不慌不忙,道剑再次出现,这一次,剑身上不仅有 “守正”,还有 “包容”“坚韧”—— 那是他二十年道途的沉淀。
“苦海翻腾,逆水行舟,我偏要渡!” 他大喝一声,道剑斩出,虚影尽数消散。天道似乎被他的意志打动,霞光中浮现出一座金阁,阁上写着 “玉阙” 二字,直插云霄,与天齐高 ——“欲问仙人何处去,玉阙金阁与天齐!”
当王玉楼踏上玉阙金阁的那一刻,整个修仙界都安静了。曾经骂他魔头的人,哑口无言;说他运气好的人,低下了头;而云溪镇的村民,在生祠前哭着跪拜:“仙尊,您真的上玉阙了!”
王玉楼站在金阁之上,望着下方的修仙界,没有丝毫得意。他想起了二十年前在青苍山采凝气草的自己,想起了斩黑风老妖时的疲惫,想起了面对质疑时的坚定。他知道,“上玉阙” 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开始 —— 他要以自己的 “守正道”,护这世间更多的人,真正做到 “炼道称尊斩妖邪”。
有人问他:“仙尊,您现在已是至高境界,还会在意旁人的评价吗?”
王玉楼笑了,还是当年在青苍山的淡然:“旁人的屁话,从来都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我走的道,问心无愧;我守的正,从未动摇。仙路遥遥,唯有砥砺前行,志如铁石,方能证得万世之果。”
话音落时,玉阙金阁的霞光更盛,仙乐再次响起,仿佛在为这位从凡尘中走出的仙尊,奏响最恢弘的赞歌。而王玉楼的道途,还在继续 —— 上了玉阙,他要做的,还有更多。
以上是关于上玉阙的内容和剧情介绍,更多详情请下载上玉阙TXT版本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