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真的不务正业
万历元年正月十九·乾清宫暖阁
炭盆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,将乾清宫暖阁烘得暖意融融。万历皇帝朱翊钧坐在铺着明黄色锦缎垫子的宝座上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处雕刻的云龙纹。他今年刚满十岁,身形尚未完全长开,穿着一身绣着十二章纹的龙袍,显得有些宽大,但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里,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灵动与狡黠。
暖阁中央的紫檀木圆桌旁,坐着三位大明王朝此刻最举足轻重的人物。朱翊钧的目光缓缓扫过三人,在心里悄悄给他们打上了“铁三角”的标签——这是他从前世看过的话本里学来的词,用来形容眼前这三位盟友,再合适不过。
第一位盟友:慈和却掌局的李太后
左侧第一位,是他的生母李太后。她穿着一身深紫色绣着凤凰穿牡丹纹样的宫装,发髻上只插着一支赤金点翠步摇,没有过多繁复的装饰,却难掩周身的贵气。李太后面相颇为和善,眼角带着淡淡的笑意,看向朱翊钧时,眼神里满是温柔的期许。但朱翊钧清楚,这位看似慈和的太后,可不是个简单人物。
去年父皇隆庆帝驾崩,他以十岁幼龄登基,朝堂之上暗流涌动。是李太后连夜召集群臣,以雷霆手段稳定了局势,又力排众议,将张居正推到了首辅的位置上。平日里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,在她这里似乎被悄然打破,可满朝文武却无一人敢有异议。朱翊钧记得,前日他偷偷溜去御花园放风筝,被李太后发现后,她没有厉声斥责,只是温言说道:“钧儿,你是大明的天子,肩上扛着万千百姓的生计。玩乐可以,但不能误了正事。”那语气平淡,却让他莫名地收敛了心性。
第二位盟友:磕头却藏智的冯保
圆桌右侧坐着的,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。他穿着一身石青色的蟒纹宦官服,身形微胖,脸上总是挂着谦卑的笑容。此刻他正垂着手,规规矩矩地坐着,仿佛只是个无关紧要的陪衬。在外人看来,冯保的职责似乎就是磕头——给太后磕头,给皇帝磕头,给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得陪着笑脸。
可朱翊钧知道,这位太监公公的能量大着呢。冯保是李太后的心腹,又与张居正关系密切,朝堂上的大小事,几乎没有能瞒过他的。上次户部尚书想瞒着太后和首辅,私自挪用一笔官银,就是冯保不动声色地将消息递到了李太后耳中,才让那户部尚书吃了个大亏。而且冯保心思细腻,总能察觉到他的小心思。有一次他想吃宫外的糖葫芦,还没等开口,冯保就已经让人悄悄买了进来,并且细心地去掉了竹签,装在小巧的玉碟里送到他面前。
第三位盟友:霸气却忠诚的张居正
坐在李太后对面的,便是当朝首辅张居正。他身着一品大员的绯色官袍,头戴乌纱帽,面容清瘦,下巴上留着三缕长须,眼神锐利如鹰,周身散发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,看起来霸气外漏。张居正今年四十八岁,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,他在隆庆年间就已是内阁重臣,如今更是手握朝政大权。
朱翊钧对张居正既敬畏又依赖。敬畏的是他那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,无论是整顿吏治还是推行改革,张居正都毫不手软,朝堂上下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。依赖的是张居正不仅是他的首辅大臣,还是他的老师。每日给朱翊钧讲经授课时,张居正总是耐心细致,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儒家经典讲得生动有趣。不过朱翊钧也有些怕他,有一次上课走神,被张居正严厉地批评了一顿,让他罚抄了十遍《论语》。
朕的角色:不务正业大皇帝
暖阁里的气氛渐渐变得严肃起来。李太后轻轻咳嗽了一声,打破了沉默:“今日召你们过来,是有几件朝政要事需要商议。不过在这之前,哀家倒想问问钧儿,你看看我们三人,再看看你自己,说说看,你在这大明的朝堂上,扮演的角色是什么?”
冯保和张居正也纷纷将目光投向朱翊钧,眼神中带着些许好奇与期许。朱翊钧眨了眨眼睛,心里飞速地盘算起来。说自己是运筹帷幄的君主?不行不行,他才十岁,说出来也没人信。说自己是好好学习的学生?太普通了,不符合他“皇帝”的身份。
他眼珠一转,突然看到了自己袖口上绣着的小金龙,又想起了自己平日里那些“小爱好”——偷偷研究木匠活,把宫里的旧家具拆了又装;跟着御膳房的师傅学做点心,结果把面粉弄得满脸都是;还有上次趁张居正不注意,在他的奏疏上画了一只小乌龟……
朱翊钧清了清嗓子,挺直了小身板,一本正经地说道:“朕看看身份说,朕是:不务正业大皇帝!”
这话一出,暖阁里瞬间安静了下来。李太后先是一愣,随即忍不住笑出了声,眼角的皱纹都舒展了不少。冯保也低下头,肩膀微微颤抖,显然是在憋笑。只有张居正,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,既无奈又有些哭笑不得。
“钧儿,你怎么能这么说自己?”张居正无奈地摇了摇头,“你是大明的天子,当以天下为己任,怎能说自己‘不务正业’?”
朱翊钧却振振有词:“张师傅,朕说的是实话啊。你看,太后娘娘掌管后宫,稳定大局;冯公公打理宫内事务,传递消息;你则处理朝堂政务,推行改革。你们都在忙正事,而朕呢,每天除了上课,就是琢磨些杂七杂八的东西,这不就是‘不务正业’嘛。”
李太后笑着说道:“钧儿这孩子,倒是实诚。不过哀家倒觉得,你这‘不务正业’也并非坏事。你年纪还小,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,多接触些不同的东西也好。只是切记,不可因这些‘不务正业’的事,耽误了学习和朝政。”
冯保也连忙附和道:“太后娘娘说得是。陛下天资聪颖,就算是研究那些‘杂学’,也能从中悟出些道理来。上次陛下拆了旧衣柜,还想出了改进的法子,让木工房的师傅们都赞不绝口呢。”
张居正看着眼前这一幕,也渐渐露出了笑容:“陛下能有这份心性,也是难得。只是日后长大了,可就要担起天子的重任了。”
朱翊钧用力点了点头:“朕知道啦!现在有太后娘娘、冯公公和张师傅在,朕就先当几天‘不务正业大皇帝’,等朕长大了,一定好好治理国家,让大明变得更加强盛!”
暖阁里的气氛重新变得轻松起来。炭盆里的银丝炭依旧烧得旺盛,映照着四人脸上的笑容。朱翊钧看着自己的三位盟友,心里暗暗想着:有他们在,自己这个“不务正业大皇帝”,似乎也能当得安稳又有趣。而他不知道的是,这份看似“不务正业”的心性,在未来的岁月里,将会对大明王朝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。
以上是关于朕真的不务正业的内容和剧情介绍,更多详情请下载朕真的不务正业TXT版本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