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花劫
第一章:巷尾的惊鸿一瞥
肖义权二十岁之前的人生,就像他老家巷子里的青石板路,平整、单调,一眼能望到头。父母是本分的裁缝,他打小跟着学针线活,日子过得不咸不淡。身边的人都说他“稳当”,只有肖义权自己知道,心里头总憋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劲儿,像没点燃的炮仗,就等一个火星儿。
那年夏天,巷尾开了家新的胭脂铺,铺主是个叫苏晚的寡妇。苏晚生得极美,一双丹凤眼顾盼生辉,说话时声音像浸了蜜的糖水,甜得人心里发颤。肖义权第一次帮母亲去买胭脂时,就被她递胭脂盒的那双手晃了神——指尖涂着蔻丹,指甲盖儿修剪得圆润整齐,衬得那盒桃红胭脂愈发鲜艳。
“小哥儿,要哪种胭脂?”苏晚的声音在头顶响起。肖义权猛地回过神,脸瞬间红到了脖子根,结结巴巴地说:“要……要最红的那种。”从那以后,他总找借口往胭脂铺跑,有时是帮母亲买东西,有时干脆就是绕路经过,就为了看苏晚一眼。
变故发生在一个雨夜。肖义权路过胭脂铺时,看到几个地痞正围着苏晚拉扯,嘴里还说着污言秽语。苏晚吓得瑟瑟发抖,却死死护着怀里的钱匣子。肖义权想也没想,抄起路边的扁担就冲了上去。他平日里看着老实,打起架来却不含糊,凭着一股狠劲儿,竟把那几个地痞打跑了。
苏晚拉着他的手,眼里满是感激:“谢谢你,小哥儿。”肖义权看着她湿漉漉的发丝贴在脸颊上,心里那股憋了许久的劲儿突然就爆发了。他一把抱住苏晚,大声说:“苏姐姐,我保护你!”这话一出,连他自己都愣住了——他知道,自己这是“癫”了,可这“癫”劲儿让他觉得前所未有的痛快。
第二章:戏台上的惊鸿舞
因为这事,肖义权被父亲狠狠骂了一顿,说他“不知羞耻”“招惹寡妇”。可他一点也不后悔,反而觉得心里的那团火终于烧起来了。不久后,镇上的戏班来了位新的花旦,名叫柳如烟。柳如烟是个戏痴,只要一上台,就像换了个人似的,水袖一甩,莲步轻移,美得让人移不开眼。
肖义权第一次看柳如烟的戏,就被她演的《霸王别姬》迷住了。当她饰演的虞姬拔剑自刎时,那眼中的绝望与凄美,让肖义权忍不住红了眼眶。戏散后,他跑到后台找柳如烟,递上自己亲手绣的荷包——荷包上绣着一朵盛开的红梅,是他熬夜赶出来的。
柳如烟接过荷包,笑了:“小哥儿,你这绣活儿真不错。”肖义权挠了挠头,不好意思地说:“我看你演的虞姬太好了,就想给你绣个荷包。”从那以后,肖义权成了戏班的常客,有时帮柳如烟整理戏服,有时给她送些自己做的小玩意儿。柳如烟也常常教他唱戏,教他水袖的技法。
这天,戏班老板突然告诉柳如烟,要她嫁给镇上的恶霸张老爷做小妾,否则就解散戏班。柳如烟哭着找到了肖义权,求他帮忙。肖义权看着柳如烟梨花带雨的模样,心里的那股“癫”劲儿又上来了。他连夜带着柳如烟离开了小镇,一路辗转,来到了县城。
在县城,肖义权用自己攒的钱帮柳如烟租了个小院子,让她继续唱戏。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苦,但肖义权却觉得很充实。他知道,自己又“癫”了一次,可这次“癫”,让他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。
第三章:书斋里的墨香魂
肖义权在县城的日子渐渐稳定下来,他找了份帮人缝补衣裳的活儿,柳如烟则在县城的戏院里唱戏,两人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。这天,肖义权去书斋给柳如烟买戏本时,遇到了书斋的主人沈清辞。沈清辞是个才女,不仅写得一手好字,还懂诗词歌赋。
沈清辞正在整理书架,看到肖义权进来,笑着说:“这位公子,想买什么书?”肖义权说明了来意,沈清辞给他推荐了几本新到的戏本。在交谈中,肖义权发现沈清辞不仅学识渊博,还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。他渐渐被沈清辞的才华和善良吸引,常常来书斋找她聊天。
不久后,县城里爆发了瘟疫,不少百姓染上了重病。沈清辞主动拿出自己的积蓄,开设了粥棚和医馆,免费为百姓提供食物和药品。肖义权也加入了进来,帮着照顾病人、搬运物资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看到了沈清辞的坚强与担当,也更加敬佩她。
一天晚上,肖义权正在医馆里照顾病人,沈清辞走了进来,递给了他一杯热茶:“辛苦你了,肖公子。”肖义权接过热茶,看着沈清辞疲惫却依旧明亮的眼睛,突然说:“清辞姑娘,等瘟疫结束了,我想跟你学写字、学诗词。”沈清辞愣了一下,随即笑着点了点头:“好啊。”
第四章:别样人生的桃花劫
瘟疫结束后,肖义权真的开始跟着沈清辞学习。他白天帮人缝补衣裳,晚上就到书斋里读书写字。沈清辞耐心地教他,柳如烟也常常来书斋看他,有时还会唱几段新学的戏给他听。苏晚也从镇上来到了县城,她用自己的积蓄开了家小饭馆,生意还不错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肖义权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了,也能吟出几句像样的诗词。他不再是那个只会缝补衣裳的老实小子,身上多了几分书卷气,也多了几分担当。有人说他“疯了”,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,非要折腾;有人说他“走了桃花运”,身边围着这么多美人。可肖义权自己知道,是这几个女人,让他“癫”出了不一样的人生。
这天,肖义权正在书斋里写字,沈清辞走了进来,递给了他一封信:“这是京城戏班发来的邀请,想请如烟姑娘去京城唱戏。”柳如烟接过信,激动得手都在抖。肖义权看着柳如烟,又看了看沈清辞和闻讯赶来的苏晚,笑着说:“如烟,你去吧,我们都支持你。”
柳如烟去了京城后,很快就凭借着出色的演技红了起来。她常常寄钱回来,帮苏晚把饭馆扩大了规模,也帮沈清辞把书斋重新装修了一番。肖义权则在县城里开了家裁缝铺,他把自己学到的诗词书画融入到服装设计中,做出的衣裳既美观又独特,很快就受到了大家的喜爱。
几年后,肖义权的裁缝铺开遍了周边的几个县城,他也成了小有名气的裁缝师傅。苏晚的饭馆生意兴隆,沈清辞的书斋也成了县城里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,柳如烟则成了京城有名的花旦。逢年过节时,她们都会回到县城,和肖义权团聚。
肖义权站在自己的裁缝铺里,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,心中感慨万千。他想起二十岁之前的自己,想起巷尾的胭脂铺、戏台上的水袖、书斋里的墨香。他知道,自己这一生,因为这几个女人“癫”了那么几下,却也正是这几下“癫”,让他走出了那条单调的青石板路,活出了一份别样的人生。
“人这一生,就该在适当的时候癫一下。”肖义权喃喃自语,嘴角露出了满足的笑容。他知道,未来的日子还会有更多的“癫”时刻,但他已经准备好了,用这份“癫”劲儿,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以上是关于桃花劫的内容和剧情介绍,更多详情请下载桃花劫TXT版本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