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王朝 1627
一、穿越硬核开局:信王府的历史错位
李业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睁开眼时,雕花木梁映入眼帘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,身上盖着的锦被绣着繁复的云纹 —— 这不是他熟悉的出租屋,也不是剧组的古装道具间。
“爷,您醒了?” 一个穿着青色宦官服饰的小太监端着铜盆走进来,语气恭敬,却带着几分小心翼翼。
李业愣住了,“爷” 这个称呼,还有眼前的古色古香的房间,让他瞬间想起穿越前看的那些明穿小说 —— 难道自己真的穿越了?他猛地坐起身,抓住小太监的胳膊:“现在是哪一年?这里是哪里?”
小太监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,连忙回答:“回爷的话,现在是天启七年,这里是信王府啊。您是信王殿下的伴读,前几日陪殿下赏雪时受了风寒,昏睡了两天,可算醒了。”
天启七年、信王府、朱由检…… 李业的心脏狂跳起来。他穿越到了明末,还成了未来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伴读!按照明穿小说的套路,接下来该遇到王承恩了吧?那个在崇祯自缢时陪在身边的忠宦,可是信王府的 “标配 NPC”,有他在,开局至少能有个靠谱的帮手。
“王承恩呢?” 李业急切地问道,“去把王承恩叫过来。”
小太监脸上露出困惑的表情:“爷,您说的是哪个王承恩?咱们信王府里,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公公啊。”
李业愣住了:“没有?怎么可能?王承恩不是信王府的总管太监吗?”
小太监摇了摇头,语气更加谨慎:“爷,您怕是睡糊涂了。咱们信王府的总管是张公公,底下的小太监里,只有李承恩,没有王承恩。再说了,按宫里的规矩,像王承恩那样能留在王爷身边掌事的太监,得是有品级的,哪能随便叫到跟前?”
李业心里咯噔一下,难道是自己记错了?他连忙追问:“那曹化淳呢?曹化淳总在府里吧?”
“曹化淳?” 小太监想了想,摇了摇头,“没听过这个名字。爷,您说的这些人,莫不是从话本里看来的?”
李业瘫坐在床上,脑子里一片混乱。他熟读明穿小说,几乎所有作品里,信王府时期的朱由检,身边都有王承恩鞍前马后,曹化淳也早已在府中效力。可眼前的小太监却告诉他,这两个人根本不在信王府 —— 难道穿越还带 “历史错位” BUG?
直到傍晚,他跟着小太监去给信王朱由检请安,才在廊下看到一个穿着普通宦官服饰的年轻人,正捧着一堆牌子,小心翼翼地跟在总管太监身后。“那是谁?” 李业指着年轻人问。
小太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,小声说:“那是李承恩,牌子太监。平时在府里就是跟着总管公公,递个牌子、传个话,跟宫里那些跟在皇上屁股后面的小太监一样,没什么实权。”
李业盯着李承恩的背影,突然想起曾看过的历史资料 —— 是的!真正的历史中,王承恩根本就没在信王府待过,他是崇祯登基后从宫里调过来的;而曹化淳,更是天启年间通过 “内书堂考试”(相当于太监的公务员考试)才进入仕途,崇祯登基后才被重用。那些明穿小说里的设定,根本就是为了剧情便利的虚构!
“原来如此……” 李业苦笑一声,这穿越开局,也太硬核了。没有王承恩的忠心护主,没有曹化淳的人脉助力,自己就像一颗被扔进陌生棋盘的棋子,连基本的 “辅助 NPC” 都没有。
二、认清现实:牌子太监与历史真相
接下来的几天,李业彻底放弃了寻找 “小说里的 NPC” 的想法,开始认真了解这个真实的信王府,以及天启七年的大明局势。
他跟着李承恩熟悉府中事务,才真正明白 “牌子太监” 的含义 —— 每天清晨,李承恩要捧着写有府中大小事务的木牌,跪在朱由检面前,等朱由检翻牌后,再去传达指令。除此之外,他还要负责整理文书、打扫书房,甚至在朱由检练字时,站在旁边磨墨递纸,连插嘴的资格都没有。
“李公公,咱们府里有没有可能调些有本事的人进来?比如懂兵法、会理财的?” 一次磨墨时,李业试探着问李承恩。
李承恩手一抖,墨汁滴在宣纸上,他连忙跪下:“爷,这话可不敢乱说!府里的人手都是宫里定好的,哪能随便调人?再说了,现在魏公公掌权,咱们信王府行事都得小心翼翼,哪敢招人眼?”
魏公公,就是权倾朝野的魏忠贤。李业心里清楚,天启七年的大明,早已千疮百孔:关外,后金(后来的清朝)虎视眈眈,萨尔浒之战后,明军节节败退;关内,天灾不断,旱灾、蝗灾接连爆发,流民四起;朝堂上,魏忠贤的阉党把持朝政,陷害忠良,朝政腐败不堪。而信王朱由检,虽然是皇弟,却处处被魏忠贤监视,连府里的用度都要受限制。
有一次,李业跟着朱由检去宫里给天启帝请安,在宫门外看到几个穿着华丽服饰的官员,正对着一个太监点头哈腰,那太监不是别人,正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崔呈秀。“看到了吗?” 朱由检压低声音,语气里带着一丝隐忍,“这就是如今的大明朝堂,宦官当道,官员媚上,百姓受苦。”
李业看着朱由检年轻却布满愁绪的脸,突然明白,这个未来的崇祯皇帝,此时早已看清了大明的危机,只是苦于没有实权,无法施展抱负。而那些明穿小说里,把信王府写得如同 “世外桃源”,把王承恩、曹化淳写成 “开局金手指”,根本就是忽略了明末的残酷现实。
“爷,其实曹化淳这个人,历史上确实存在。” 一次私下聊天时,李业小心翼翼地对朱由检说,“只是他现在还没进府,得等您登基后,通过内书堂考试才能选拔出来。”
朱由检愣了一下,随即笑了:“你倒知道不少事。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用,先熬过眼前的日子再说吧。”
李业点点头,他知道,自己不能再依赖小说里的虚构设定,必须面对这个真实的 “明末残局”。没有王承恩、曹化淳的助力,那就靠自己;没有现成的人脉和资源,那就一点点积累。他想起自己前世喜欢下围棋,围棋里讲究 “飞镇侵消,拆逼腾挪”,或许,在这大明的棋盘上,自己也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。
三、明末残局:以棋弈对弈天下困局
天启七年秋,天启帝朱由校病重,朝堂局势变得更加微妙。魏忠贤一边想扶持傀儡皇帝,一边加紧打压异己,信王府更是被监视得严严实实,连府里买米的钱都被克扣。
“再这样下去,府里的人都要饿死了。” 总管太监张公公急得团团转,“魏公公那边不给拨款,户部又推三阻四,咱们总不能真让王爷饿着吧?”
李业看着愁眉苦脸的众人,突然开口:“张公公,不如咱们试试跟城外的粮商合作?咱们用府里的闲置土地做抵押,向粮商借粮,等以后朝廷拨款下来,再连本带利还回去。”
张公公愣住了:“抵押土地?这…… 这不合规矩啊。”
“规矩?” 李业冷笑一声,“现在都快饿死了,还讲什么规矩?再说了,那些土地闲置着也是浪费,不如用来换粮食,先保住府里人的性命再说。”
朱由检看着李业,眼神里带着一丝赞赏:“你这个主意不错,就按你说的办。不过要小心,别被魏忠贤抓住把柄。”
李业点头应下,立刻去城外联系粮商。他凭借着后世的谈判技巧,不仅借到了足够的粮食,还跟粮商约定,以后信王府的物资供应,都由这家粮商负责,价格比市场价低两成。这件事让李业在信王府里站稳了脚跟,也让朱由检更加信任他。
与此同时,关外的局势越来越紧张,后金大汗皇太极率领大军,再次入侵明朝边境,明军节节败退,消息传到京城,朝野震动。“后金就像棋盘上的‘屠龙’棋子,步步紧逼,咱们要是再不反击,迟早会被他们吃掉。” 李业拿着围棋盘,对着朱由检分析,“咱们现在要做的,就是‘拆逼腾挪’,一边巩固内部,一边寻找反击的机会。”
他建议朱由检,暗中联系那些被魏忠贤打压的正直官员,比如袁崇焕、孙承宗等人,为将来登基后重用他们做准备;同时,利用府里的闲置资金,暗中资助那些在天灾中流离失所的流民,让他们开垦荒地,既能解决流民问题,又能为将来储备粮食。
“可咱们手里没那么多钱啊。” 朱由检皱着眉头,“府里的用度都不够,哪还有钱资助流民?”
李业笑着说:“爷,咱们可以搞点‘副业’。比如把府里的手工制品,像刺绣、木雕之类的,拿到市场上去卖。这些东西都是宫里的手艺,肯定能卖个好价钱。”
朱由检眼前一亮,立刻安排人去做。没想到,府里的手工制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,不仅赚了不少钱,还打响了 “信王府” 的名号。越来越多的人知道,信王朱由检是个心系百姓的好王爷,纷纷愿意支持他。
李业知道,这只是第一步。明末的困局,就像一盘复杂的围棋,不仅有 “关外野猪”(后金)的威胁,还有 “满朝禽兽”(阉党和腐败官员)的作乱,更有 “连绵天灾” 的考验。他要做的,就是在这盘棋中,一步步为朱由检积累实力,等待最佳的落子时机。
四、执子入局:邀朱由检共破神州陆沉局
天启七年十二月,天启帝驾崩,朱由检以皇弟的身份,继承皇位,改元崇祯。登基大典那天,李业站在朱由检身后,看着他穿着龙袍,一步步走上太和殿的宝座,心里感慨万千 —— 这盘明末的棋局,终于到了 “执子入局” 的时刻。
崇祯登基后,第一件事就是整顿朝政,打压阉党。李业建议崇祯,先不要急于对魏忠贤动手,而是先提拔一批忠于自己的官员,比如通过 “太监公务员考试” 选拔出来的曹化淳,让他负责宫里的事务,逐步削弱魏忠贤的权力。
“曹化淳这个人,有能力,也忠于朝廷,用他来制衡魏忠贤,再合适不过。” 李业对崇祯说,“这就像围棋里的‘劫争’,咱们不能一下子把对方打死,要一步步消耗他的实力,最后再一举拿下。”
崇祯采纳了李业的建议,任命曹化淳为司礼监秉笔太监,让他负责整理魏忠贤的罪证。同时,李业又建议崇祯,重用袁崇焕,让他担任蓟辽督师,负责抵御后金的入侵;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,负责整顿军备。
“关外的后金,就像棋盘上的‘大场’,咱们必须守住;朝堂上的阉党,就像‘棋筋’,必须拔掉;而天灾流民,就像‘官子’,需要慢慢收拾。” 李业拿着围棋盘,对着崇祯分析天下局势,“现在,咱们要做的,就是‘飞镇侵消’,一边抵御后金,一边清理阉党,一边安抚流民,一步步盘活这盘死棋。”
崇祯看着棋盘,眼神变得坚定:“你说得对,这盘棋,咱们不能输。大明的江山,不能毁在我手里。”
接下来的几年里,在李业的辅佐下,崇祯皇帝一步步清理了魏忠贤的阉党,重用了一批正直有能力的官员;袁崇焕在关外多次击败后金,暂时稳住了边境局势;孙承宗整顿军备,提高了明军的战斗力;同时,朝廷还推行了一系列安抚流民、发展农业的政策,缓解了天灾带来的危机。
可明末的困局,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。后金的威胁依旧存在,天灾也没有停止,朝堂上的党争更是愈演愈烈。有一次,崇祯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,忍不住叹气:“这盘棋,怎么就这么难下?”
李业走到崇祯身边,拿起一颗黑色的围棋子,放在棋盘的天元位置:“爷,围棋里最难的,就是‘劫争天下’。咱们现在遇到的困难,就像棋盘上的劫争,只要咱们不放弃,一步步走下去,总有赢的一天。”
他顿了顿,看着崇祯,语气坚定:“大明朱由检,请君执黑先行!这神州陆沉之局,咱们一起破!待烽烟散尽,咱们要看一看,谁执天元,谁落边角,谁终成弈者,而谁,又终究不过劫灰!”
崇祯看着李业,接过他手中的黑色棋子,放在棋盘上。阳光透过窗户,洒在棋盘上,照亮了黑白交错的棋子,也照亮了两人眼中的希望。李业知道,这盘明末的棋局,还远远没有结束,未来还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在等着他们。但他相信,只要他们携手共进,以棋弈对弈天下,总有一天,能让大明的烽烟散尽,让神州大地,重新焕发生机。
以上是关于大明王朝1627的内容和剧情介绍,更多详情请下载大明王朝1627TXT版本阅读。